星期二, 8月 11, 2009

Film: Public Enemies


Overview
Direct by Michael Mann
Music Composed by
Elliot Goldenthal

Main Cast:
Johnny Depp as John Dillinger
Christian Bale as Melvin Pruvis
Marion Cotillard as Billie Frechette





在開始迷上Apple Trailer網站之後,2009年必看電影就增加了Public Enemies這一部。原因也很簡單,Johnny Depp feat Christian Bale!?Michael Mann再次開啟美國黑幫犯罪史大門的鉅作??我想不到有任何理由阻止我進戲院去欣賞現在好萊屋最火紅兩位男星的精采對決。

我想先引用Howard Suber在電影的魔力這本書裡面所提到的,對於Action一詞的解釋:

在真實人生中,我們的「個性」,是與生俱來得;但在電影中,角色的「個性」,卻是某人做某件事的結果。
動作電影鏡頭中對白相對變少,並不代表編劇在打鬥戲中沒有著力點。他只是代表了編劇的任務從原本以對白為主,變成對場景的描述。而這也是一位好編劇所必備的能力。

這段話解釋了我多年對於此類電影的疑惑。為何我會對這些沒有多少對白的角色如此著迷?從電影的開始到結束,中間一些於劇情無相關的段落有何存在的意義?為什麼當看到好演員在一部爛劇本中演出我會有種帳然若失的感覺?所以這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整理好自己的心態,仔細的嘗試去品味他的每一幕。

[眼神]

在Public Enemies中,出現了不少次同伴/對手在主角面前死去的場景。第一次是開場逃獄那幕、Walter死在Dillinger面前;第二次是Pretty-boy Floyd死在Pruvis眼前;第三次是攻堅Baby face Nelson所在的公寓,一位幹員在Pruvis面前死去;最後一段逃亡後John "Red" Hamilton在Dillinger前面嚥下最後一口氣;最後一幕,JD在Pruvis面前死去。。在這五幕,導演都選擇讓兩位主角一語不發的將死亡的人烙印在自己腦海裡。而每一個人的死亡也都給主角帶來了轉變。Walter的死亡開啟了JD生命中最後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死去的幹員讓Pruvis更加堅定並不擇手段的要追捕到這位美國的頭號公敵,而Red的死去帶走了JD身旁最後一位朋友。

而這五幕也在我心中將兩位演員暫時分了高下,如果說在the Prestige裡面Bale與Jackman兩位是不分軒輊的話,那PE裡面的Depp就是完全的壓過了Bale。Johnny Depp的眼神讓人在Dillinger搶劫銀行時被他意氣風發充滿自信的眼光所折服,也在他看到女友Billie在旅館前被聯邦幹員帶走時和他一起感到絕望和無奈。Johnny Depp無庸置疑是一位全身都是戲的演員!!

除了兩位男星以外,不能不提的當然是Marion Cotillard。由於劇情圍繞在JD身上打轉,Marion的戲份恐怕比第二男主角Bale還要多一些,而讓人印象最深的也是她那雙大眼睛,在每次注視主角的時候似乎想看穿眼前這個充滿迷霧、捉摸不定的那種眼神。在賭馬場的那一幕,當Marion所飾演的Billie讓我覺得她似乎也看到了兩人最後的結局,最後終究會走到無法回頭的死路。


[自由]

和Bonnie and Clyde一樣,Public Enemies的主軸要說是江洋大盜華麗的旅程也行,不過我會更偏向於追求自由這個主題。Dillinger為什麼在當年被人群所喜愛?為何被稱為現代的羅賓漢?其實他雖然重情義、狡獪大膽以外在他短短13個月的亡命生涯之中並沒有任何著名的善舉。(在電影中有一小段對話是:JD: That's your money, mister? Bank customer: Yes. JD: We're here for the bank's money, not yours. Put it away. 我想這能說明他是有原則的人,不是單純濫殺爛搶的亡命之徒,不過離Robin Hood應該還有一段差距)

在1930年美國面臨經濟大蕭條的年代,許多失業的美國民眾對於銀行體制的怨恨高漲,而JD的出現提供了民眾一段自身期望的投射:不受經濟體系控制,不受法律約束自由自在的活在當下。拿著湯普森衝鋒槍站在福特V8上和警方周旋的JD就是受人崇拜的羅賓漢,而每次被洗劫一空的銀行就是假想中的英格蘭約翰王子。

但即使JD行動力強,每次搶銀行的時間他驕傲的跟媒體宣告只要一分四十秒,一分不差。但是在失去了背後集團的撐腰,在沒有可以藏身的據點,沒有可維修武器的槍店,沒有能接受治療的診所。自由的JD卻如同斷翼的孤鷹一樣在接踵而來的聯邦幹員突擊之下謝幕了。電影在接近尾聲之前安排了一幕:宛若透明人的JD在貼滿他通緝照片的芝加哥警局中來去若無旁人,他看到了過去自己所犯下的罪刑,自己過去的同夥們變成一張一張相片,一份一份簡報被訂在他專屬偵查小組的房間牆上。甚至他還問了貝比魯斯當天棒球比賽的比數,專心聽球賽的警探也毫無防備的當他也是警局中的一份子回答他。電影院裡全場都笑了,但是我沒笑。不自然的光影打在這段場景裡面,彷彿死前回顧一般的安排JD繞了自己亡命旅程一圈。

最後在Biograph Theater觀賞Manhattan Melodrama,導演透過Clark Gable在劇中的對白說出了JD的決定。於1931年11月22號,John Dillinger在戲院門口被追捕的警探槍殺,結束了他追尋自由的旅程。

bye bye, black bird

[槍戰]

Michael Mann的電影總會有兩大要素讓人著迷:男人的對決以及槍戰。從Heat (1995), The Insider (1999) 到 Collateral (2004),每一部戲都有相互匹配的雙主角,也幾乎都有精彩的對手戲,這邊就不贅述。而槍戰又是另外一個Michael Mann不同於其他導演的地方。對於當過兵的我更能感受到之前影評所說的:Mann的電影裡面,槍聲是很真實的,不帶過份的戲劇需求。

在Public Enemies裡面槍戰也彰顯每一個角色的個性:瀟灑不羈的John Dillinger,瘋狂濫殺的Baby face Nelson,冷靜穩重的Melvin Purvis。

[配樂]

在這部戲裡面配樂也同時非常的搶戲,Elliot Goldenthal過去似乎不太拿手這類男兒豪情的主題,讓我在知道這樣的配樂是他寫出來的感到相當驚訝。不過在看到片尾註明"thanks to Hans Zimmer"之後讓我不禁笑了,原來是背後有看不見的一雙手在操控阿。

無論是第五首的Billie Arrest,第16首的JD Dies。銅管樂器都將飽滿的情緒推到極點、畫面中Johnny Depp憤怒卻無奈的神情、Marion Cotillard乞求的眼神彷彿又重現在我的面前;最後JD被槍擊在戲院門口前,不斷堆砌的音樂剎然靜止讓已經完全投入情緒的聽/觀眾也似乎跟著心跳停止!Elliot實在把Zimmer悲壯的音樂精隨發揮得淋漓盡致。

OST裡面也不只有Elliot的配樂,另外也收錄了預告片中出現的主題曲:Ten Million Slaves,輕快的藍調歌曲漂亮的帶出Johnny Depp微笑時那輕狂邪氣的嘴角。

[結語]

每每提到Michael Mann都不免俗的會提到Heat這部經典之作,Johnny Depp vs. Christian Bale是否有重現當年Al Pacino對上Rober De Niro那種高手過招的火花呢?我想是沒有的,劇情特色都圍繞在Dillinger打轉的情勢下,Pruvis相對平面呆版的角色也限制住Bale演技的發揮。而在主題的選擇之下,劇情拋棄了當年經濟大蕭條的重塑和民眾對Dillinger崇拜的連結也是可惜之處,若是對歷史沒有了解的觀眾可能無法理解為何Dillinger被羈押到印第安納州的沿途會被群眾英雄式的擁戴。但是就像配樂一般,電影很爵士的把Dillinger最後一段旅程漂亮的演奏出來,在我心中依舊是一部能夠不斷細細品味的好電影。

0 意見:

張貼留言

##EasyReadMore##